命运淬砺英雄品格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军旅小说 重生 命运淬砺英雄品格

命运淬砺英雄品格

2024-06-14 01:03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原标题:命运淬砺英雄品格——长篇军旅小说《重生》读评

与以往创作的军事文学作品略有不同,军旅作家钟法权新近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《重生》(作家出版社,2023年2月),融合大量真实史料和访谈素材,再现了一位战斗英雄退伍回乡后的跌宕人生。作品试图跨出军旅文学常见的军营内部叙事空间,着眼于更广阔的时代与社会背景,探索英雄“解甲后如何立命”这一命题。作品以历史性的叙事格局、乡土化的叙述视角、典型化的时代隐喻,表达对英雄品格的礼赞。

《重生》展现了主人公张昌武命途多舛的人生轨迹。他戎马半生、战功卓著,却被莫须有地扣上“乱搞男女关系”的帽子。性格刚烈的他宁折不弯,主动放弃前途离开军队,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后复员回乡。回乡后的张昌武得到了战斗英雄的礼遇,受到全村父老乡亲的爱戴与敬重,更收获了甜蜜的爱情。然而,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,张昌武被诬陷批斗,遭受非人般的折磨与迫害。作品还通过张昌武的口述和回忆,闪回其难忘的军旅生涯。其中,不仅有他在抗日战争期间,勇炸碉堡的舍生取义、朝鲜战场上智救战友的果敢之举,也有被困深山、饥寒求生的刻骨铭心记忆。悲壮,是张昌武的人生底色;硝烟中的热血反衬着他后来坎坷的境遇。这是张昌武百炼成钢的成长之路,更是他后半生的心灵支撑。

然而,尽管饱经人生坎坷、身处种种逆境,张昌武却始终泰然应对,秉持着身为老兵、英雄的气节与尊严。罗曼·罗兰言:“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。”从战斗英雄到平民百姓,从硝烟战火到日常生活,作为战斗英雄的张昌武褪去光环、显露出平凡的一面,在苦难生活中淬炼出退伍老兵永不褪色的英雄品格。小说以张昌武的个人命运为叙述焦点,展现出特殊年代的风云变幻和时代浪潮,在凸显人物命运坎坷的同时,给予温馨的人文关怀。

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,以《高山下的花环》《西线轶事》等为代表的军事文学作品,在以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呈现军旅生活的同时,也不乏揭示生活的复杂状态,通过真与假、善与恶、美与丑的对比,反思社会与人生。《重生》承继了这一传统,直面历史,通过对人物在战争时期与和平年代生活的双重历练,表现军人本色和多重侧面。

《重生》的历史性叙事,不仅表现在对于宏观历史发展脉络的把握,也体现在对于微观社会现实的书写。作品细致展现了主人公张昌武所在村落与县城在时代转型中的变化,并通过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世俗人情、民间景观的描述,折射出上世纪五、六十年代中国乡土社会面貌的变迁。

作品中,张昌武的家乡金县石马河村由张家和钟家两大宗族构成,彼此有着紧密的亲缘关联。小说不仅刻画了富于积极正面意义的乡村人物群像,还将大量笔墨用于农村风土人情的书写,譬如祠堂宴会、喝杀猪汤、办喜酒等地方风俗场面,呈现出乡村世界的质朴良善和温馨热烈。与此同时,作品里的反面人物钟守刚是个心胸狭窄的小人,自打张昌武复员还乡起,就暗自对这个万众瞩目的英雄嫉恨有加。善于钻营、工于心计的钟守刚,成为迫害张昌武的幕后黑手。为了巩固其江湖地位,钟守刚在大炼钢时期向乡民强行搜铁,在饥荒年间又以赈灾之名大肆征粮,不顾邻里乡情,站在了传统乡土社会伦理的对立面。

钟法权笔下的乡村,是田园牧歌式、充盈着宗族人情味的社会生态。作品通过对特殊时期传统乡情遭到背弃等的描写,从乡土视角窥探时代浪潮下的基层社会变迁,展现对历史的反思。《重生》延续了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军旅文学的“农家军歌”传统。作家凭借深厚的农村生活体验,立足乡土、书写现实,使乡村成为对特定历史时期见微知著的空间载体。

《重生》遵循现实主义创作传统,力求在大历史与小历史的交融叙述中,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,以此凸显其艺术特色和文本价值。小说主人公张昌武高大、英俊、勇武、果敢,又带有草莽冲动的不羁性格。他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军功。这一形象是众多革命战士形象的缩影,是理想化的军人象征,承载着作者对革命英雄的崇高敬意。作为反面人物的钟守刚,集卑劣、好色、虚伪等丑恶品质于一身,是特殊年代人性之恶的典型代表。他滥用职权、横征暴敛、肆意迫害的背后,暗喻着特殊时期的社会阵痛。

除了男性角色,女性角色在《重生》中也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某种典型性。张昌武的三段爱情中,三位女性角色都具有不同的时代寓意。朝鲜少女金姬对张昌武的爱慕,不仅是青春少女心灵的悸动,也体现出朝鲜人民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厚情谊;中学生百合对张昌武的爱,则源于对“最可爱的人”的崇拜和仰慕;特殊时期,倾慕张昌武多年已久的梅青,不顾社会舆论的指斥,亲近张昌武、力求抚慰其受伤的心灵,也暗喻着作者对战斗英雄的深切怜惜。她们不仅具备纯真、柔情、温婉等传统女性的特质,还具有奉献精神。作品中,这三位女性角色的情感表达,展现出不同时代环境下人们对革命军人的情感认同。

总体而言,《重生》经由现实主义的典型人物塑造,展现出鲜明的价值立场,并以个性化的文学形象传达出作家的思考。作为英雄主义的具象化,主人公张昌武的形象既有典型意味,承载了打着时代烙印的内涵,使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现实主义精神、理想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的凸显与融合。

(作者单位: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)(王 晖 曹 桐)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